農貿市場改造設計要點

?2019-08-13 14:24

  農貿市場改造設計,這個詞近年來愈發(fā)熱門,尤其是各地政府開始陸續(xù)展開大批量的老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,成為重點民生工程之一。
 

  不論從政策,還是從實施層面來看,基本上停留在“改哪些、怎么改、花多少錢、多久完工”的幾個初級問題的探討和解決上,解決好這些問題,確實是工作的本質;但除了這些問題外,還有一些往往被忽視的重要因素,這也是本篇文章要講解的重點: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不可忽視哪些條件。
 

  1、老市場的各區(qū)域經營狀況

  這是最容易被設計忽略的原始條件,同時又是很重要的條件。往往做設計時,獲得了原始圖紙后,就開始排布改造平面方案,制作立面效果圖……基本上很難去考察老市場經營狀況;而這一點對于改造設計來說,卻是必不可少的步驟。

  首先,經營狀況是否良好,意味著改造是否應該適當?shù)財U容或者減小營業(yè)范圍,如果市場內生意凋敝,空攤較多,理應借著升級改造的機會,縮小營業(yè)范圍,將市場飽和度提高,才是真正在“救活”一個市場,而不是單純完成升級改造的工作任務。

  其次,市場內是否有死角,哪些位置容易出現(xiàn)空攤,分析其根本原因,有利于深度挖掘老市場存在的問題,并且在升級改造設計過程中,著重規(guī)避既存問題,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,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。
 

  例如:某老農貿市場內家禽區(qū)(部分并未明文取締活禽交易的地區(qū))生意慘淡,經考察發(fā)現(xiàn)原家禽區(qū)異味嚴重,悶熱不堪,導致購物環(huán)境差、家禽炎熱生病,故而在改造設計時重點針對家禽區(qū)設計了獨立新風系統(tǒng),一改舊市場家禽區(qū)臟亂不堪的形象,讓整個區(qū)域“起死回生”。
 

  2、老市場各行業(yè)的經營模式

  經營模式,也可以稱為經營習慣,例如水產品交易,習慣于展示已殺好的魚,部分消費者為了實惠,有時更傾向于購買處理好的便宜魚類。所以在設計中,必須提前考慮,讓水產攤位具備展示以及現(xiàn)場處理的功能,如果設計時沒有充分去了解這種購物習慣的話,改造后導致經營戶和顧客雙方都無法適應,則是一次失敗的改造。

  但在經營模式上能夠從設計層面做出的遷就也是有限的,明顯違背設計規(guī)范或者行業(yè)規(guī)范的行為,必須糾正。比如鹵味熟食區(qū)敞開式經營,明顯有違鹵味區(qū)商品展示需要物理隔斷的設計規(guī)范,在設計中就不可退讓。

  哪些不違背原則的經營模式和購物習慣必須得到尊重和保留,哪些陋習必須糾正,這不但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難點,也與為人處世的哲理有一定關聯(lián),既要完成工作目標,也要同時兼顧多方要求,這是一門人生課題。
 

  3、原始建筑條件

  這一條是很淺顯的條件,它并不容易被忽略,卻容易被想當然地認為按照原始資料來做改造設計就絕對沒問題;但事實往往并非如此。一些項目年代久遠,原始資料雖然可考,但準確度不高,這種時候不能一切都依據(jù)原始資料,而應該到現(xiàn)場進行復核。需要復核的條件很多,簡單舉個例子,地面墊層的厚度往往可以參考原始圖紙上的數(shù)據(jù),根據(jù)原地面墊層厚度,來設計排水方案;但偶然遇到一次偏差,將會導致整個項目的排水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大幅度的返工,費心勞神,關鍵還白白浪費成本。
 

  在接到改造設計任務之后,應第一時間前往項目現(xiàn)場核對圖紙,不但要對平面布局進行仔細復核,水電等容易被忽略的隱蔽工程,更加需要再三復核。
 

  只有掌握到精準無誤的原始資料,才能確保設計有針對性,準確無誤。
 

 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,設計容易,站在全局的角度縱覽設計前前后后,卻不容易。本篇只從設計本職工作之外拋磚引玉提出容易被忽略的條件,希望在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設計中,與行業(yè)共勉。